2025年4月3日下午,由温州市商务局主办、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温州市跨境电商学院联席会议在府东路校区举行。市商务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林松青,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万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杨晓珍,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温剑峰、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邹良影、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吕信恩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市商务局跨境电商处处长钱俊主持。
此次会议上,在温八所高校、谷仓数字贸易园、西岸跨境电商综合体,以及鹿城区商务局等代表齐聚一堂,政、校、企、园共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新举措,为温州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会议伊始,杨晓珍副校长致欢迎辞,她介绍了学校发展情况和办学特色,强调了学校八大专业群服务温州产业发展,以及学院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及服务地方产业中的探索历程与实践成果,提出未来将深化“产学研创”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助力温州打造跨境电商强市。
在温高校跨境电商学院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自跨境电商学院建设、产教融合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未来工作计划。温州大学深度对接温州跨境电商产业,多方共建共管共享,构建“产学研用创”一体化产业学院与校内产业园区;温州理工学院通过“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育人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连续两年蝉联全国专业排名前列;温州商学院政策引领、创业实践、产教融合方面有所突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侨特色”为突破口,引入国际生资源,打造数字贸易产教融合基地、推动本土商品借侨出海;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推进“AI+专业”改革,建成多门知识图谱课程,孵化创业项目业绩超百万元;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聚焦“丝路电商”,启动“中哈丝路学院”项目,助力企业海外拓展;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心丝路跨境电商产业学院”,计划增设合规与AIGC应用前沿课程,强化产教协同。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贸学院院长陈碎雷以“从产业中来,到平台上去——服务温州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报了我校跨境电商学院的具体举措和经验成效,阐述了我院紧密对接跨境电商产业,通过跨境电商数字化资源和实践教学项目建设,与阿里巴巴等单位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整合本土企业资源开展跨境直播实战等典型经验做法,努力打造具有工贸特色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和产业服务样板。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贸学院副院长魏振锋汇报了温州市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联盟工作计划,重点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技能培训、校企对接及国际化交流五项工作。鹿城区商务局副科长陈茜介绍了“一区一院”建设思路,表示将深化与高校、园区合作,打造“四大园区模式”,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升级。
谷仓数字贸易园与西岸跨境电商综合体作为我市产教融合实践标杆,分享了创新经验。谷仓数字贸易园联动高校打造“半工半读”模式,搭建从选品到物流的跨境电商全链路资源体系,通过成立区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等,将企业实际运营与供应链体系融入人才孵化中,年培训超2000人次。西岸跨境电商综合体主导“温州跨境电商创业黑马挑战赛”,整合产业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吸引600余名学生参与,促成20余家企业与团队匹配,并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学院落地进程。
温州市商务局跨境电商处处长钱俊从五个方面对我市跨境电商产业政策进行解读,强调将优化通关、税收及金融支持政策,推进“跨境电商服务季”系列活动,培育行业创新生态。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吕信恩表示,将鼓励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与中职“3+2”、“3+4”深度合作,优化课程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
会议最后,市商务局、市人社局领导分别做了讲话。市人社局副局长黄万华表示,将出台相关政策,在培训、职业技能考证方面给予有力倾斜,在物质、政策优惠方面加大对跨境电商的扶持力度,支持跨境电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市商务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林松青在总结中充分肯定各方工作成效,也指出当前我市跨境电商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她指出市商务局将继续持续发力,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动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发展,持续加强产业与教育的对接,培育更多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推动政策落地与资源高效配置,为温州建设“跨境电商大市”注入强劲动能。
本次联席会议的成功举办,总结了工作经验,明晰了工作重点,凝聚了各方共识,密切了各跨境电商学院(分院)的关系,为各单位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
未来,与会各单位将在市商务局等指导下,以产业学院与人才培养联盟为依托,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更多“懂技术、通规则、善运营”的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国际化转型,为温州打造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强市贡献力量。